子宮頸糜爛是一個醫學專有名詞,不能直接從字面上解讀。子宮頸是連接子宮與陰道的管道,經子宮頸內管上通子宮腔。在子宮頸口及靠近陰道的部位,表面是一種扁平上皮細胞,看起來是平滑光亮呈淡粉色的;但子宮頸內管的表面則屬於一種柱狀上皮細胞,外觀呈現粗糙狀及鮮紅色。在子宮頸口及子宮頸內管中間,這兩種上皮細胞形成一條移形帶。在青春期前或停經後婦女的移形帶一般位於子宮內頸的較深部,所以子宮頸外觀看來是白色或淡粉紅色。進入青春期後,受到荷爾蒙的影響,移形帶的柱狀上皮細胞會向下往外移,內診時會看到粗糙且鮮紅的柱狀表皮狀區域,看起來像子宮頸破了一層皮,因此用「子宮頸糜爛」來形容它,其實用「子宮頸內管外翻」來形容會更恰當。單純的子宮頸內管外翻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,不會造成子宮頸癌,也不需要治療。但要注意的是,有時子宮頸糜爛可能是子宮頸感染發炎的現象,這時子宮頸表皮會特別紅腫及充血,有時內診一接觸到就容易出血,陰道會有多量子宮頸黏液性分泌物,有時會出現黃色或黃綠色的陰道分泌物,常伴有